聚文章 >地图 >心情随笔 >

亲情的散文

关于亲情的随笔散文

时间:2023-12-23 作者:聚文章

关于亲情的随笔散文集锦11篇。

关于亲情的随笔散文【篇1】

看着时钟不停的转动。却不知妳是否会离我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因为我害怕失去我知道真正失去后的那种痛楚。这也是我离开你一年的原因。等我想明白后我忽然觉得我错了。错的那样荒唐那样无知那样可悲其实失去一些东西并不可怕只要记忆还在只要那颗最初的心还在。

都说朋友的升级版是恋人。而我们却永远不会妳也说这样不是挺好的。是呀因为只有这样我们之间才永远不会有失去。也因为这样我觉得自己很庆幸。

记得对妳说过个人问题根本没心思去想。或许真的像歌词里那样唱的心里有个人就足够了。说真的只要想到你心里就觉得满满的。我也很自豪因为我认识这样一个好女孩:她漂亮善良又体贴。我们的友情不一般我们是是好闺蜜。

有些事提的久了会让人觉得枯燥。或许他们不懂。体会不到当你最低落的时刻。这个时候会有个人伸出小手拉你一把推你一下。他们只是陌生人。也没有见过面。他们并不熟。但却给了我最大的鼓励与帮助!

现在的妳不如以前了。那个假装没心没肺的妳。那个什么事情都不走大脑的妳。我知道不是妳变了而是我更加真实的认识到了妳。

想妳开心快乐却又不想听到妳对我说没事儿。每次你说没事的时候我都能听的出妳顶着多大的压力。听的出妳在电话那头抽泣的声音。听得出妳内心的世界是那么多的委屈。妳可知道电话之隔我有多痛心!

有时候真的觉得挺遗憾的。我知道妳也一直这样想。妳知道么我也想像电视剧里男女主角一样。可以每天接妳下班回家。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委屈了也会找我倾诉。我们坐在台阶上我也会把自己的肩膀借给你依靠一下。(想想就觉得那个画面一定很美)我也知道这个场景也只能是想想了。

说实话我是最见不得女孩纸哭。尤其是我所关心的像妳这样漂亮的女孩纸。嘿嘿……每次听到你哭我真的想立刻出现在妳的面前。把妳拥抱在怀里用整个胸膛化解妳所有的委屈与泪水。真恨自己能力有限恨自己给不了妳偌大的安慰。有时候自己就坐在院子里想为什么老天让我们相遇却又相隔异地。我讨厌这两座城市间的距离。妳也知道人家嘴笨这些话都说不出口。

我们不是带着遗憾来的却空留遗憾到最后。也许我们也只能够期盼下辈子。下辈子呵呵多么华丽而又遥不可及。但我记得这个约定下辈子这个诺言不会再许给第二个人。也希望我们如约而至。再相遇莫相忘!偌大的遗憾下辈子定偿还!

其实好想告诉妳其实我一直在妳身边只是妳看不见!

关于亲情的随笔散文【篇2】

期盼新年的钟声,倒数,一二三的故事,三二一的惊魂。

日子有些悲泣,年轻旺盛的生命,一转眼,一转眼消殒。

如果眼睛看护着眼睛,如果星星怜惜着星星,浅浅的微笑。

一捧黄菊,时光不老。从此,山依着山,水连着水,你……

·

遥寄新年的祝福,默语。一首诗高呼,一曲歌低吟。

亲,天上星。数不清的故事,数不清的晨昏,数不清的,你。

揉进梦里的嘱咐,甜在心里的蜜语,一束稿白,一束别离。

彼岸,不回头。忘川,水长流。天上人间,白发青丝,千里。

·

长天,阳光;霞彩,万缕。新一轮的初蒙,新一轮的朝夕。

洒一杯清酒祝福,洒一杯诗语思忆。时光依然青绿,前路浅浅低低。

纵是坎坷,纵是崎岖,纵是蜿蜒漫长,也踏行风华,踏行豪情。

日子赶着日子上路,岁月辇着岁月出行,年轮辗转,时光迤逦。

关于亲情的随笔散文【篇3】

有些事,时过数年,依然思绪飞扬心波难平,挥之不去,一如弟弟三年前的回国省亲。快乐的时光总是暂短的,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弟弟一家在经历二十多天的欢乐团聚后将要和我们离别。

车就停在楼前。

弟弟将最后一个箱子放在后备箱,按下车盖,转身向母亲走去。母亲望着朝她伸出双臂的儿子,也伸出一只手,弟弟将母亲紧紧地抱在怀里,脸贴在了母亲的肩上。母亲闭上双眼,遮掩内心起伏的波澜,泪似泄了洪的水从眼帘顷刻而下,湿了弟弟的后背。弟弟一动不动,体会着母体的温暖,享受着浓浓的母爱,身体微微地颤动。弟的同学不忍目睹母子别离的悲酸场面,强行掰开了弟弟的手,将他推上了车。弟弟摇下玻璃,将憋得涨红的脸探了出去,望着母亲摇摆着右手:“妈!您……”保重的声音早已淹没在哽咽里。

母亲双手握着拐杖,支撑着因患疾病而变了形的双腿,浑浊的目光追寻着儿子,白发随风摇曳,表情异常平静。手,不时地揉一下眼睛,再掩饰性地拢拢鬓角的白发。这小小的动作,被弟弟捕捉到了,他双手掩面。

“弟,别这样,妈会受不了的。”坐在他后面的我摩挲着他的背说。

弟弟的背在我手心里颤抖,这熟悉的颤抖如同电流一般击痛了我的心。前几天,就在几天前,弟弟的背也曾这样颤抖过,那天是父亲的十年祭日。

父亲的家安在了常羊山陵园,与炎帝毗邻,是块风水宝地。当初父亲去世时,专门找风水先生挑选的墓地,坐北朝南。我们来到父亲永久的家,将他的'家园精心擦拭装扮一新,把鲜花、水果、熟食与面点一一摆上。弟弟点燃红烛插上香,又倒了一杯酒为父亲敬上之后,我们依次围跪在父亲家前。我说:“爸,今天是您十岁的生日,我和弟弟妹妹来看您了。您起来看看您的儿子,媳妇,他们是专门回来给您过生日的。”香烟袅袅,红烛流泪,一叠一叠的纸币在火中燃烧,被燃起的纸币在空中飞舞,仿佛黑色的蝴蝶。火光映红了我们的脸膛,大妹拿着一叠大额面值的冥钞说:“爸,这钱您收好了,镶一口好牙,想吃什么就买些什么,别像生前一样苛刻自己。”小妹一边掰着蛋糕:“爸,您牙不好,凯司令蛋糕很软,口感很好,您尝尝。”弟弟默不作声端起了酒杯向火中轻轻洒去……然后,前额贴地长跪不起。身子随即抖了起来。

“哭出来吧,别憋坏自己。”大妹哽咽地说。弟的身体抖得越来越厉害,终于冲出一声:“爸……”

树上的鸟儿“扑扑”飞走了。

“爸!我回来了!我回来看您了!您含辛茹苦将儿养大,供儿上学,儿却不能服侍在您身边,是儿不孝……”

“爸!儿知道,您不愿儿远离故土,渴望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可儿悖逆了您的愿望留在了那里,生儿育女繁衍子孙,成了您最不认可的少数民族。爸!是儿不孝!”

“爸,您重病期间,儿竟因绿卡未下,不能回到您的身边陪伴您、侍侯您,揣着绿卡赶到家时,您日渐虚弱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驾鹤西去,再见面已是阴阳两隔。爸,是儿不孝,儿不孝呀!”弟弟的头连磕在地,一声响似一声。我和妹妹架起弟弟的胳膊:“别这样,你为父母争了光,你是咱家的骄傲,你尽了应尽的责任。快起来吧!”弟弟仰起头已是泪流满面,滚动着喉结:“姐,你们……你们先走,我再陪陪爸,陪爸说说话。”

远远看见,弟弟抚摸着父亲的碑,小声地说着什么。微风吹过,带来了弟弟的只言片语:“爸,我多想再听听您的声音,跟您说说话。您为了养育我们,紧衣缩食节俭一生,就连每次接儿的电话总是那样的简短,说长途,贵。而现在,您躺在这冰冷的地方,儿就是挣再多的钱,你一分都花不到……爸!”说完,再次跪下,向父亲连磕仨头,起身绕到碑的右侧,蹲在地上划拉着,捧着双手向我们走来。我恍然,弟弟捧着的是父亲家的土……

“我们走吧!”弟弟同学的声音将我的思绪从父亲的墓碑前拉了回来。车慢慢地离开了小区,我这才留意坐在我身边的侄女,这个欢快的小人儿低着头静静地坐着,长长地睫毛藏在镜片后面,白嫩的脸颊上有两行未干的泪迹。我一把将她搂在怀里:“别哭,宝贝!以后咱再回来!”她点了点头,泪珠在她点头的瞬间从她那长长的睫毛落下,滴在了眼镜片上。她摘下眼镜,接过我递的纸巾,擦了擦镜片,又挂在耳朵上。扭过头,一对清澈明亮的眼睛望着我,举起小手,替我擦去了挂在腮上的泪。

数日来,她在客厅或卧室宛若一只欢快的小鸟,唧唧咋咋散播着快乐,笑声在每一个角落回荡,此时却停歇在树的枝头,发不出歌唱的声音,旁若无人地洒着自己的泪。我奇怪,这个刚满七岁的古灵精怪,未曾经历过亲人地分离,怎能懂得用眼泪来弹奏着伤悲的曲子,述说着离愁别绪。她的样子令人心痛,忍不住想吻干她的泪珠。

车轮在飞速地旋转,窗外的景物一闪而过。

一路上低头沉默的她,临近机场时才抬起头。我问她,是否以后会想起我们,她回答得很肯定、很干脆。

“好呀,说吧宝贝。”我痴痴地望着她。

“我喜欢这里。”她歪着头一副认真的样子,用不十分标准的中文说。

“为什么喜欢这里?”

“这是爸爸的家乡。”

“你知道爸爸的故乡叫什么名字?”

“宝鸡—中国。”她稚嫩的声音把中国两个字放在了宝鸡的后面,中字用了四声。

“你还喜欢什么?”她回答了一串串,“喜欢奶奶,大姑姑、二姑姑、小姑姑……”我告诉她:“奶奶、姑姑、姑父,还有姐姐,大家都非常非常喜欢你,舍不得你走。”

“我知道。”她眨眨眼睛调皮地望着我,笑了。

我再次问她还喜欢什么?她掰着指头:“喜欢长城,喜欢兵马俑。还有,我不会说。”她在汉语学校学了几个月的汉语,有限的词汇无法表达她的思想。

这些日子,我的心灵空间被像天使一样的她占得满满的。此刻她就要离开这里,带着我们全家的祝福飞到她的故乡——大洋彼岸,有种失落,被掏空一般的感觉。

她望着沉默的我,似乎懂我的心似的,露出了一排齐齐的小牙齿冲我一笑:“姑姑,我还会回来的。”“姑姑知道。”

弟一直目不斜视地盯着远方。弟媳和我各拉一只小侄女的手,无语。只有车辗过路面的声音。

我想,若干年后,不知她是否对她曾经的只言片语留有印记,是否对养育爸爸的故乡留有印记,但她一定不会忘在他爸爸的故乡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她在那里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

机场到了,我与弟弟相拥而别后,再次将侄女揽在怀里,泪水肆意。他们转身挥挥手,消失在人群里中……

关于亲情的随笔散文【篇4】

栀子最早来我家是在她14岁的时候。她长得很好看,身材很高,也有些早熟。我们都把她当成了一个大姑娘。母亲希望她能留下来,这样我有个伴,同时也想为外甥女栀子找条出路。可我横鼻子竖眼在母亲面前没少告她的状。

妹妹年龄小,好玩。她一出门就被我盯梢了,她穿着绿色花格裤子闪进了邮局。我像一只猎狗兴奋地爬在邮局窗户里看个究竟。妹妹先是发了一封信又接着给什么人打了个电话,那电话绝不是给家里人打得,因为她的神情很娇羞的样子。于是我飞快地把这个发现添油加醋的告诉了母亲。母亲是个急性子,她没等栀子回到家就给我姨夫打电话说——女孩大了我们不好管理,你还是来领走吧!

就这样栀子妹妹怎么来的就怎么走了,我没有多想什么。

数年后,栀子给我们打来电话。她嫁了个好人家,并不曾忘记我们。她的声音没了以前的细声细气,相反成了泼辣的大嗓门。有一晚我们短信聊了好久,她一点也没有记恨我的样子,亲热劲让我感到了一种羞愧和自责。她对我的母亲和父亲关心的就像对待自己的爹娘。三天一个电话两天一个问候。不久又给我们寄来了家乡的特产。以前都是我们往老家里寄东西,没想到这次我们也有机会尝尝家乡的味道了。而带给我们浓浓家乡情味的却是曾被我们忽视了的妹妹—栀子。

时间验证一切真伪。栀子妹妹让我们感到了亲人的那份真诚和朴实。她又像一面镜子照到了我狭义丑陋的一面。她不但是我的好妹妹也是让我学习的好榜样。

关于亲情的随笔散文【篇5】

多少次深情凝望在风中飞舞的白发,我都会把心抽痛,清瘦的脸庞,镌刻着岁月的印痕,饱经风霜的你,看上去弱不经风,单薄的身体,让我一次次润湿双眼,模糊了视线。无情的岁月略夺了你挺拔的身躯,一米七三的身高,弯曲的变形,我不愿相信自己的眼晴,你的步子变得有些蹒跚,我努力搜寻记忆中的妈妈,却让我泪眼滂沱。

妈妈是个普通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在那个年代,跟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不,应该说她是最伟岸的大丈夫。是的,她是慈爱的母亲,更是刚毅的父亲,用柔弱的双肩挑着坚强,是我黑夜里最亮的灯,是我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十四岁伴着七月缠绵的.秋雨,父亲终于不堪忍受病魔的折魔,丟下母亲,我还有十岁的弟弟去了他的天国。在阴雨缠绵的七月,屋内不再留有父亲的气息,剩下的是压抑,亲人离世的哀伤和茫然。

送走父亲后,每每深夜我都能听到妈妈在炕上不停的辗转,那时的我根本无法体会母亲的压力和无奈,甚至是迷茫。九十年代初,北海的农村还是用贫穷形容,可就是在那时,我拿到了中学录取书,我不敢开口问妈妈,我当时也有些懵懂,我也不忍心放弃得来不易的机会,我忐忑的心整整两个月坐立不安,想到也许再也无法坐在教室,也曾偷偷的哭泣过,内心时刻燥动着上学的渴望。

终于,我还是带着深深歉意和伤痛走进了校园,想起过往,我的心抽痛的厉害。那时弟弟也在读小学,况且为了给父亲治病还欠了不少的外债。然而,妈妈什么也没说拿着借来的钱,让我俩双双走进校园。

母亲是坚强,忙完秋收,跟着村里人去渤海湾摸扇贝挣钱,那时我跟本不懂摸扇贝的的辛苦,在秋风凉凉的季节,或者初春咋寒的季节,妈妈要站在冰冷的海水中浸泡十个小时,为赶退潮的时间,有时夜里二。三点就得坐三轮车走;有时夜里得十点到十一点回家,有时找不到买家,还得自己推着二三百斤的扇贝串村卖,直到今天记忆犹新。也就是在那段岁月的辛劳中,给妈妈留下了病根,每到秋凉冬冷时,她的手会变的红肿疼痛。我们长大后也为了妈妈寻医问药,却始终无法治愈。

妈妈是村里有名的心灵手巧的人,每年冬天农闲时,妈妈这一冬都在为农里的出嫁的姑娘,新婚的小伙做新衣,给村里孩子裁做棉衣,到了年底,妈妈会经常熬通宵裁做衣服,缝纫机哒哒不停,妈妈却从不收一分钱,还常常给我们念叨谁家帮咱拉的麦子,谁家帮咱打场,谁家帮着耕种。。。。。。乡亲们帮助她都一一记在心里,一遍遍的念叨,生怕我们忘记,她还说人家帮咱是重活,体力活,做衣服帮忙算啥,也就在那时,母亲教会了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如今的我们已成人,已为人母,为人父,在此谢谢我亲爱的妈妈,用一生的付出,守护儿女的成长,用最平凡的小事,教会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谢谢妈妈的养育之恩,谢谢妈妈引领我们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关于亲情的随笔散文【篇6】

倾我一生一世,换取岁月静好。如若岁月静好,我亦微笑,亦不老。

倾我一生一世,换取岁月静好。

记得有这样一段话: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静好的时光里,小城市,总是有一个人,渡你一生的回忆。有人说,一个人最好记性不要太好,因为回忆越多,幸福感越少。

轻轻闭上眼睛,享受文字里,精灵的魅舞,一杯清茶,袅袅的弥漫着清雅的香气。音乐,很美,很柔,释放着浅浅的浪漫。心,被一大团柔软的东西覆盖,纠缠着岁月的温柔。

我知道,岁月终究将往事褪色,空间也将彼此隔离。因为有家人,所以不悲伤,因为有朋友,所以不寂寞,因为时光,教会我如何去爱。

所以,我期许,有爱的地方,便有美丽,便有温柔的阳光,空气和水。而在每个清晨,我第一眼的凝望的,就是窗前那抹最暖和的微光,那是我最美的祝福。

因为有阳光,我的世界,风轻云淡,柔软纯白。因为时光静好,才发现,原来一个人的天空,也可以那么蓝,那么纯净。

时光静走,我终于明白,岁月静好,原来流年里的那些寂寞,那么满。谁的感伤也摧毁不了青春的高墙,有些人儿注定别离,相遇只是幻想,我们都不过是在对流年撒谎,因为寂寞很孤单,爱很简单,生活一直很平淡。而那些苍白的岁月里,那些不具名的寂寞,都是虚无荒诞的谎言。

时光静好,其实不用寂寞,是的,那些寂寞,不过是卑微的情愫,因为最后,有人会陪我们一起看细水长流,并用用细碎的步子与我们一起奔跑,一直到天涯海角。

那时候,我们会发现怀念不是了唯一的寄托,期待不是唯一的承诺,哀伤是奢望的情感,但快乐却不是。只要心有所依,时光依旧静好。

我相信,终会有一个人,会明白我内心的,那所有纯白与柔软,明白我的寂寞与一切不具名的情感,心疼我的心疼,并且会陪我一起看花开花谢,云起云归。

我相信,即使阳光温热,心被笼罩着,这时光,也应明媚如初。

如果可以,与时光对舞,我愿在这样静好的时光里,任心若云归,年华静美,然后,慢慢老去。静静,听见花开的声音,听见,幸福的声音。

衣破尘埃,破颜一笑,是清欢,亦是美好。

似水流年,我始终没有寻到所谓的微笑,哪怕,只是一秒,一刹那的灿烂。我还没有真确看到我行走的轨迹,但我会以虔诚的寂寞着的姿态,记住所有发生在过去的过去。因为,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是短暂的,比如烟火,比如爱情。

我对美丽的定义是,瞬间的绚烂,灼烧成炽热,再从最极端的角度坠下,所有的纷繁时候的幻梦,一起支离破碎,所有的美丽沦陷。就像花朵,突然失去氧气继而孤独的凋谢,枯萎。

薄凉的声色里,也曾与时光邂逅,与寂寞有染,抹不去画地为牢的孤单,在流年的怀抱里,在空城里,闭上眼,静静沉睡,记忆里,那些生如夏花的绚烂焚尽,如秋叶静美而凋零。

活在记忆里,因为没有习惯孤独,所以时常哭泣,放慢青春行走的步伐,不让地老天荒流放进童话,站在流年的最高点,看寂寞泛滥成灾。

悲伤逆流成河,微笑被搁浅,还停留在旧时光的暗影里,不顾岁月的沦换,一直不停地翻腾内心。那一路走过的年华,那被岁月浸染的人和事,回想起来显得弥足珍贵。

我时常在想,会不会有一天,时光和我一起都憔悴了,那些回忆有一天我再也想不起来。因为有回忆,内心总是没有太多欠缺,所以饱满。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想起那句话,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

总是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没有打扰,没有期待。对幸福或寂寞顺其自然,保持一颗淡淡的心,过着淡淡的生活,淡出一份情真意切的真情来,淡出一份淡雅清香的韵味来。

安妮宝贝说:我微笑,在任何我难过或者快乐的时候,我只剩下微笑。在时光中隽洗年华,我逐渐明白,任何时候,只要微笑,就好。正如我所说,浅浅一笑,心就薇安。

左手倒影,右手寂寞,澄净的水面,晶莹剔透,盛满了月光雪。只是,我记得,那一波水里,我颤抖的手指触摸到的,是一丝丝的冰凉。安静的夜,趴在阳台上看星星,还是那么干净,纯洁。只是,一朵云彩成就了月光的葬礼,再也刺不破阴暗。

即使生活孤单,我也依旧微笑,连同那如诗如画的流年都会成就出一番隽永的味道。

这世上,总有一些东西,不死,不老。

叶芝的诗里这样写道:“当你年老岁月将近白发苍苍,困倦的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沉思漫想,陷入往事的回忆,你一度当年的柔情与美彩缤纷,多少人爱你昙花一现的身影,爱你的容貌于虚情假意之中,只有一人爱你如朝拜的神圣,爱你不因岁月无情至始所终。”

纵使人会老,但最诚挚的爱不会老去,我时常在想,如果变老,我们是不是,还会有当初,那最美的年华的美好。是不是,还能坦然的微笑。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生命中,总有些人,安然而来,静静守候,不离不弃;也有些人,浓烈如酒,疯狂似醉,却是醒来无处觅,来去都如风,梦过无痕。红尘芸芸,总会有人愿意,为我们卑微到尘埃里,那是我们一生的眷属。

张小娴说:“当我老了,有一天,在我要回去的那个地方,那个连鸟儿都抵达不了的彼岸,我会想念我写过的那些书,想念那些陪伴过我的文字,想念那些我被想念着也想念着我的人。当一切都结束,在远方不再有想念,我是那样想念曾经那么想念一个人的甜蜜和苦涩、辛酸与孤独。虽然那时候不知道那样的想念有没有归途,能够想念一个人,也被人想念,生命的这张地图终究是漂亮的。”

当我老了,是不是也能如此,想念,不因时间而老去。那些陪伴着一起走过雨季,走过年华的人,最后难免曲终人散,那些说好了要一辈子不分开的人,往往已各安天涯。

当我们老了,又能怎样?是不是,还寻得回那时的美好?流光千转百折后,漂亮的生命里,是否还会有淡淡的幸福味道?

天堂,予我一抹微笑,于是我还一世欢颜。绚烂的青春,与文字对韵,浅唱暖歌,然后吹散在铺天盖地的风里,记取一朵花的清香。

窗外,一大片阳光透明绽放,暖暖的,从蓝色的窗帘中透进来。风轻柔的吹过脸颊,散落一地的时候清丽,透着淡淡的安静。静静的倚靠着窗轩,望着天边飘浮的柔软白云,天空依旧是打磨过的透蓝,生活依旧美好如初。

这样的时光里,心里是分外的幸福,能够呼吸着这新鲜的空气,能够欣赏这清爽的景致,能够写下属于自己的文字,真好。

眼眸里的晶莹,眼泪也如这般透澈,喧嚣世界,这时却如此安静,一直想做个安静的少年,在最深的红尘里守着某些东西,守住最初的萌动和欣喜。

我知道,时光会记得,那些始终如一,那些年华的静好,某些东西,深藏在心中,永远不会老去。

关于亲情的随笔散文【篇7】

过年,这是一个普通的、又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别人家是如何渡过这个年关的?李正方不知道。但是,自已每处在年关时的状况,自已当然清楚。是呵,一年到头有多少事?又有多少事需要在年关前处理完毕?中国人的习惯,年,是以农历年算的。所以,有很多事,都要在年前处理完毕。就是你自已想拖过年,别人也会找上你在年前解决,特别是经济账务一类的。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是一项延续了多少年的习惯!电影《白毛女》正是这个传统习惯的反映,债主要账,欠账的要想着如何渡过年关。因为,就是再多的账务,只要过了年关,在年关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很少有债主追着要账的。这也是中国人一个比较普遍的习惯吧!这个习惯相当有道理。你想,刚过了年,你债主总要让人家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奔头?就好比农民,人家要留些钱作春种用;或者做生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多多少少要有一定的资本才能开展生意;你债主将这些钱要了去,这不是要人家的命了?因此来说,这年前的解决要账一类事务,也反映了中国人富有的人情味。用一句流行语,这也是人性化的体现。

李正方没有债务上的事务,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没有烦心的事了。多年前,每逢过年,李正方也要为一些债务烦恼。欠了人家的钱,虽说已到了年关,不能还上,但是你总要对债主有个交代。还不上钱,话总还是要说的,不然,债主心里也会不平衡,因此他绞尽脑汁也要多多少少的还上一些。就这样,每年多少还上一些,几年下来,李正方总算是无债一身轻了。可是,每到过年,诺大一个家庭,这过年是不会省心的.。很多事都需要李正方操劳,当然,这不是体力事,他只需要多动动脑筋就行了。

李正方要想的是,在过年时,如何让整个家庭在过年时热热闹闹,又要体体面面的,不致于让亲戚朋友闲话,又要不多破费,毕竟过年只是几天的事,一年三百多天的平常、普通日子还是最主要的。

已经多年的年夜饭不在家里吃了。事情也真是无奈,一大家子在过年时都聚在一起,总共有十七、八个人,现在居住的都是商品房,而商品房的面积一般也就是一百多点平方,这怎么能容下这么多人?因此大家一商量,干脆就放在酒店里算了,虽说这样一来,年味要少了很多,不过反过来也轻松了很多。以往,年夜饭在家里,老伴在吃年夜饭那天,不知有多操劳,现在要轻松多了。到了吃饭的时间,几个小辈驾车过来,将人载到酒店,只要坐在饭桌上,人到齐了,一声令下,服务员马上将菜端上来。酒和饮料是自带的,这也比用酒店的要少化费很多。虽说是过年,但是该省的地方还是要省。

往年在家吃年夜饭,虽说这是个大团圆饭;但是不可能一家子同时端起筷子,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桌的菜要慢慢的一碗碗烧出来的。如果等全部煮好了再用餐,早先煮的菜就冷了。所以过年时,老伴是最忙的。等大家吃完了饭,这一大桌还需要收拾和洗抹,等到全部收拾完毕,中央台的春晚早已一切始了。

现在在酒店吃年夜饭,等大家都吃完了,一大桌菜所存不多,但总有几只大菜完好如初,这在年青人眼里,吃过剩下的就算了,但李正方是不会随便浪费的,他让服务员拿来塑料袋,一盆一盆的倒进袋里带回家,要知道,这几盆剩菜也要化上一百多元。拿回家可以食用几天呢!

过年的节日,从过年前开始到年后,一般再节简,也要十多天,就是按国家的节假日算也要近十天。你总不可能在这段时间里天天上酒店?中国人的习惯,春节期间都要走亲访友,难道你能将每个上门拜年的亲友都带进饭店?不说花销,在礼节上也不对,毕竟,在酒店里少了一份亲情和年味!所以,在年前一个多月,李正方就要开始置办一些年货,和一些传统的春节期间饭桌上大家都喜爱的食品。

首先,他要买一百多斤的白菜,这种白菜细长,是江南地区的特产。白菜买回来,要放在太阳下晒一晒,等新鲜的菜有点蔫了,再用一只缸,将白菜一层层的摆放进缸里,每放一层白菜,要洒上一层盐,然后,人爬进缸里,赤脚踩,要等到菜里的汁水出来了,再放下一层菜,全部白菜踩完了,上面要放上几块大石头压住,然后要经过半个多月,这白菜就成了腌菜了,味道很鲜,江南人一般在冬天,都喜欢食用。取缸里腌好的菜,洗干净,切成段,放在锅里炒,早上吃早饭时,就着泡饭,一餐早饭就吃好了。或者,将腌菜洗净,切成段,放上一些猪肉和冬笋,点上火锅,慢慢的煮,味道鲜美,江南有很人多天天吃都不会厌烦。有时,一段时间不见这道菜还会想念。李正方就经常的想起在改革前,过年时农家杀了猪,用腌菜和刚割下来的猪肉,煮上一大锅。杀猪的人家,会请上队里的亲朋好友,大吃一顿。这肉和腌菜的香,至今不能忘去。

还有就是买上几十斤猪五花肉,放上盐揉搓,然后用一个盛器放上半个多月,等肉腌透了,再取出用清水洗净,用绳将肉一块块系好,放在冬日的阳光下,晒上几天,等到肉里的油一滴一滴的掉到地上,这肉也就晒好了,然后挂在家里通风的地方。等过了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之后。取一块,用刀切成一片片,放在盆子里,等煮饭时,放进电饭煲蒸,吃饭时这一盆腌肉香气扑鼻,味道特鲜。它不同于其它地区的腊肉,它有一股香和鲜,它的缺点是放的时间不长,容易坏。到了现代,人们普遍用上了冰箱,于是人们也用来存放腌肉,这样放上一年也不会坏。但在食用时,这肉少了一份香。不过这不能改变人们对这腌肉的喜爱到了春天过后,有时,在高兴时,取出一块腌肉,慢慢的将肉切成丁,再用存放在冰箱里的碗豆和肉丁和在一起在锅里炒,等腌肉炒出油,再放进电饭煲和着糯米煮,在当地,这被称着碗豆糯米饭。因为肉是盐的,所以这饭也是盐的,所以不用其它蔬菜,好吃,又经济实惠。李正方的表弟在广东办厂,广东地区气候不适宜腌肉,有时家乡的亲友去他那里,带上一、二块腌肉,他的表弟不知有多高兴。

这二件大事办好了,还要为春节的菜桌增加一些备货。因为在春节,菜市场的价格高昂,自已能备的就早早的备一点,一是便宜,而来家里随时能取出,也方便,不至于来了客人,要赶菜市场,价格贵不说,还不方便。这些桌上的菜也普通的很,无非就是一些鸡、鱼、鸭以及一些猪内脏。现在国家的三公控制了,不然,每逢春节,李正方都要为家里人拿回家的海鲜洗上几天,那些东西都是公款,不化钱,当然,也为春节饭桌上增添一些色彩。但是,也为李正方带来不少的劳作。现在好了,公费控制了,这些免费的海鲜没了,李正方轻松了不少,同时,他觉得,现在的年味也比以前要浓了很多。人们总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鲜虽好,但毕竟不是当地特产,李正方还是喜欢当地的风味特产。

李正方有些烦心,过年的年夜饭不在家里过,而一定得去饭店!可是,烦归烦,又能奈何呢?现在的家庭不都是被蜗居在这小小的商品屋里么?当然,也有住别墅的,但那得有钱,而这真正有钱的,毕竟是少数。李正方不是少数,他只是大多数中的普通一员。因此,这“烦”也只是仅仅而已!

关于亲情的随笔散文【篇8】

一直都想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字,却总是在胡乱敲下几个字后放弃了,因为总怕自己单薄的文字表达不出亲情的厚重与平实,很不愿自己的文字亵渎了亲情的纯美,因为在我心里,亲情,它虽不如爱情热烈,也不如友情那么醇厚,但它就如一汪清泉,涓涓流淌在我们身旁,让我们在疲惫又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慢慢体味那一路芳香!亲情是世间最珍贵的情愫,也是最默默无闻又感人肺腑的情感。

人从一出世,接触的第一份情感就是亲情,父母亲的抚摸是我们饥渴肌肤的强烈需要,我们的一生,亲情占的比重应该比爱情和友情都多且重,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兄弟姐妹之间无可分割的血缘情,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爱,也许在平时我们都疏忽了,也不会特别在意。但是亲情却不会因为我们的疏忽而减少,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它悄悄地撞上心头,让我们的心在喧嚣红尘的冷眼讽喻中不再那么冰凉。

母爱伟大,父爱如山!记得几年前同学们一起去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整个影院哭声一片,影片中至真至纯的亲情呼唤引起强烈的震撼,那份亲情淋漓尽致的.倾泻在我们面前,不止引起共鸣,更让我们唏嘘和惊叹,这就是最无私的母爱最纯善的亲情诠释!也记得当年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老师深情的朗诵声中,常夹杂叹息般的追忆,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默默无闻的父亲的身影就在我们面前变得高大清晰,只可惜那时还太小,对亲情理解没有现在这般深刻,如今捧起书本,细读《背影》,那些细腻的描写不由让我眼泪涟涟……

大弟与父亲一样的秉性耿直,脾气火爆,两个人见面经常是针尖对麦芒,谁也说服不了谁,天长日久在一起过日子,免不了的争争吵吵,那年,对待盖房子一事,两人产生不同意见后,狠狠吵了起来,父亲一气之下来到我家,发誓再也不回老家了。我虽然极力安抚父亲受到伤害的情感和自尊,奈何要强的父亲还是郁闷难消,大弟也如一头犟驴,无论谁劝说,就是不肯低头认错,两个人的矛盾就这样拖延着,丝毫没有改善的苗头,万没想到半年后父亲竟查出得了绝症,从此一病不起……记得父亲病危住院时,一个电话打回老家,大弟听到这个消息,二话没说,立刻包车由老家赶到医院,心里脸上的愧悔和难过让他这个七尺男儿一见父亲面就扑腾跪倒,满脸泪水诉说着对父亲的歉疚和对自己不孝的痛斥,已近昏迷的父亲听到大弟的声音,不由睁开双眼,哆哆嗦嗦的伸出双手拉起他,嘴里虽说不出话了,却还是费劲的摇着头,我知道,父亲是告诉大弟他已不再怪他,然后父亲指指母亲,眼睛紧紧盯着大弟,直到大弟保证“爸,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妈妈,再也不会发脾气了!……”父亲微笑着缓缓闭上双眼,一滴泪却由眼角流下……大弟痛哭失声,痛彻心肺的悲恸让人不忍目睹,只是,无论怎么样的忏悔也挽留不住父亲的生命了……事后,他虽对母亲加倍的孝顺,想弥补对父亲的亏欠,可是眼角眉梢的痛悔依然隐约可见,“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世间最残酷的疼痛!我想,这一生,这份痛在他心底是永不可消除的了!

人们最常说的一句关于亲情的话就是“血浓于水”,血缘之间有着神秘的不可解的感应和牵扯,因为体内流着相同的血,所以会痛着彼此的痛,悲着彼此的悲!我猜父亲明了大弟的倔强,所以不怪罪于他,而大弟也明了父亲心中所感,所以更加追悔,只是,这世上啥都有的卖,唯独后悔药和亲情,却是倾尽财力也是无处可买!

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叫什么不记得了,只记得一个情节,说这户人家出了一个大官,却贪赃枉法,枉顾他人性命,他的母亲本是朝廷一品诰命,却不食俸禄,乞讨为生,并在乞讨中救人无数,希冀借此消解儿子的罪孽,这儿子无论对谁都是无情无义,却唯独对自己的亲娘恭敬有加,只可惜他已入邪道,鬼迷心窍,虽对亲娘之行心疼愧疚,却毫无悔改之意……直到最后被正法,所有人都高呼他“该死”,这时却只见人人尊敬的老乞丐颤颤巍巍走向前,抱住他的尸身,无声哭泣……看到这个画面,自己也不由眼眶湿润,亲情对每个人都是平等又包容的,即使大奸大恶之人,也一样享受着亲情的温存,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有可能背叛你,你也有失去所有东西的可能,但只有一样永远不会背叛你,你也永远不会失去,那就是亲情!

不管什么朝代,不管什么世间,都总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更何况现在快节奏的社会,金钱至上的生活中。某一天看新闻,画面中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面对镜头痛哭不已,原来她年轻守寡,靠捡破烂挣点钱好不容易拉扯大四个孩子,帮他们一一成家,又帮助她们把下一代抚养成人,如今,她年近古稀,失去了劳动能力,四个儿女却都嫌她耳聋眼花,年老碍事,谁也不肯多点时间多点耐心照顾她的起居,更甚至连生活费也不肯多付一点,老人经常是靠邻居们接济度日,可自己有儿有女,依靠别人总不是个办法,于是老人上门找几个孩子商量,看她们能否挤出点时间帮自己做顿饭或者出点钱给自己雇个保姆也行,却谁知四个孩子的家门,没有一个能敲的开,而屋里却明明有电视音响的吵杂之音……老人的伤心绝望因导播的渲染更加悲凉,她哀戚的哆嗦着手擦拭眼泪的一幕让我忍不住泪流满面,这凄凉深深刻在了脑海中,我不知道那老人的几个孩子可否坐在电视机旁?看到自己的亲娘这样凄惨的悲诉,难道她们真能无动于衷?我不相信,他们的心真的已被冷漠侵吞,毫无一丝温情了吗?人——只要还有一颗跳动的心,又怎会枉顾亲情,任凭冷漠、残酷、自私的无情把曾经一家人的温馨情节吞噬?

生活中,亲情就如一盏明灯,在悄无声息中照进我们内心的每个角落,或明或暗间,安抚着疲惫的心灵和神经,警醒我们即使在冷漠的社会中仍存在的温暖;亲情如一抹清风,拂过阴翳的感伤,让心头时时绽放春天般的光芒;亲情,它朴素无华,却芳香四溢;亲情它素雅静谧,却令人刻骨铭心!

关于亲情的随笔散文【篇9】

踏进腊月,每个人的心好似都开始恍恍的期盼春节的到来,但心里又好似都明白期待的并不是过年,多是因为不用上班吧,出去旅游或者纯粹的放松。

我钟情于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因为它存有我们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印象中,腊月一到人们便开始掰扯着手指头数日子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张罗年货,每到这时候都有一次大扫除,把家里里里外外全部扫一遍,完了再用抹布擦一遍,这样可以扫走一年的旧气,迎接崭新的一年,早早的都能闻到浓厚的年味。

真正到了三十这天,人们就更忙碌了,大抵心也会更加欢喜,女的都在厨房里准备着年夜饭。

母亲们在厨房进进出出有说有笑的忙着,而父辈们都在张贴从前门到后门以及家里大大小小门上的对联,包括贴门神、土地神、财神等各路神仙的年画,寓意是请神来家过年并保佑全家老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小孩子充当的角色一般就是打下手,偶尔帮忙拿个年画,还必须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破了,神仙爷爷会生气。什么都不懂的我们还爱跟在大人屁股后边,把一幅幅贴好的对联读出声来,却总是分不清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因为年龄,跑腿儿的小事都是我们干的,一会向隔壁婶婶家借个凳子,一会又给对面爷爷家送个东西,觉得自己忙的不亦乐乎。贴完对联后,家中男的无论年长年少都得去给祖先上坟,女的不允许去,这是历来的习俗,那时候的我还总是抱怨为什么不带我去。

要去祭祖必须得端上要敬的烟、酒、茶;烧的蜡烛、香、纸,我想是要给祖先也送去过年用的东西吧,当然这不过是人们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也是精神上的一种寄托而已,但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一种仪式,现在想想这便是我们的根,有了它即使生在何处也不会忘记寻根。等到祭祖回来后,臊子面也差不多做好了,捞上一小筷头到碗里,再浇上一大勺子滚烫的臊子汤,冒着热气,香味扑鼻而来。孩子们之间还有一个乐趣,那就是比谁吃的多,有时候一人能吃十几碗,最少的也要吃个七八碗,到现在我都在怀疑自己当初那惊人的饭量。

吃完饭后,会备些瓜子、花生、糖果,长辈们都围着桌子烤着火炉,一边看着春节晚会,一遍喝酒聊天,偶尔会听到他们谈起孩子以及他们的学业,年轻人都另外围起一桌玩起了扑克牌,对于小孩子来说任何时间都会是游戏时间,任何场所都可能会变作游乐场,在他们的脑海里过年就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收,有零嘴吃就十分满足了。这样便可以甜腻腻的度过整个寒假。就这样几代人各自为营热闹的守着年夜,直到凌晨十二点大家都一起到大门口放炮竹,那时候不比现在,放的是烟花,每家几乎就是三两捆鞭炮,几个大炮竹已经算是好的了,几乎同时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让深夜的村庄又热闹起来,再来几个冲天炮沉重的轰隆隆接连响起,这便是春雷的声音。孩子们会在放完的鞭炮灰中去找还未放燃的炮竹,有的断捻子的俗称“瞎跑”。

现在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慢慢提高,每天过日子就如过年一样再也见不到像《腊月歌》中唱到的那种景象,所以过年就跟过日子一般了。

关于亲情的随笔散文【篇10】

与他同等遭遇的代课老师早一年去上海打工,都挣得盆满钵满了。爱人试探着问:“要不,我们也出去试试?”

父亲也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说:“去吧,家里的事情我和你娘可以忙得过来。”

春节过后,林峰携妻带女踏上南下的班车。不久,他就在上海一家台资企业里找到了一份仓储管理工作,爱人在一家民办小学代课,女儿在幼儿园读书。一切都是那么顺风顺水,尤其是他第一个月挣的工资竟然比老家全年代课的工资还多。

林峰给父亲打电话告知这个喜讯,老夫妻开心得一夜没有合眼。

转眼10多年过去了,林峰的岗位由仓储管理调整到生产计划部管理、资讯部主管、进出口部主管连升三级。

春节放假回家,林峰发现父亲脸色不好,问他是不是病了?父亲说没事。母亲私底下告诉儿子,父亲经常会感觉心绞痛,劝他去医院检查,他就是不听。

第二天,林峰带父亲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重度心肌梗塞,必须马上手术。

父亲还想推托,林峰已经办好了入院手续。同时,他也给上海公司发了一封离职信。

他想:养儿防老。父母亲都快八十了,也该是回来陪伴父母的时候了。

关于亲情的随笔散文【篇11】

那天一早他怀揣着干粮出门去砍柴,娘叮嘱道:“山路滑,当心脚下,早点回来,姆妈等你吃夜饭”。

路上遇到了打鬼子的队伍,他撂下柴担参了军,从此金戈铁马,风雨兼程。

待一切尘埃落定,他一身荣耀回乡省亲,却只见两座青冢默默守候。

在娘的坟前,他长跪不起。

后来,他在异乡扎了根,继续建勋立业、娶妻成家,儿女成行。

以他显赫的地位,出行一次必定兴师动众,然他不忍惊扰乡里,故园,回不去了。家乡,成了梦中的一抔黄土,乡音是那梦中绕梁的'仙乐,无人能懂。

有时,他会独自一人坐着,用老伴和孩子听不懂的家乡话自言自语。

你能想象威风凛凛的将军有一天也会老的吗?仿佛一夜之间,他衰老得不再认人,嘴里说的话更是谁也听不明白,儿女们着急:“爸爸,你不要说家乡话,我们听不懂。”

回应他们的是茫然的眼神和愈发难懂的语言。无奈之下,儿女们从父亲的老家请来一位保姆,照料他的饮食起居兼做翻译。

有了乡音的陪伴,老人最后的日子过得很安详,临走的时候他面带微笑,嘴里喃喃自语。儿女们问保姆:“老爷子说什么?”

“他说——姆妈,我回来吃夜饭了。”

本文来源://www.jwz75.com/j/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