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文章 >地图 >睡前故事 >

著名历史故事

关于著名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3-12-09 作者:聚文章

关于著名的历史故事12篇。

在学习中我们偶尔也会需要去写文档,范文是我们写作的一个标杆。通过优秀范文的学习我们能够掌握更高效的表达方式,你们还有哪些"范文"文章推荐?聚文章的编辑为您收录了许多优质的“关于著名的历史故事”资料,如果您在阅读本文时感到满意和收获那就是我的最大梦想!

关于著名的历史故事【篇1】

如何评价明末著名军事家袁崇焕?袁崇焕的历史影响:将相故事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著名将领,后来被崇祯皇帝以谋反罪论处,最后受活刮之刑而死。袁崇焕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关于袁崇焕的争议从未停止过。就算是放在现在,也仍然有挺袁派和倒袁派两系。

挺袁派认为袁崇焕之死,实际上是一场冤杀。他本是忠君为国之人,最后却被人以通敌卖国的罪名处置,随后更是被自己的君主活刮其肉,被自己守护的百姓喝血吃肉。袁崇焕之死,是明末之时,最大的一件冤案。

倒袁派则认为,袁崇焕此人的确存在有议和之心。他虽然表面上还在抵御清军,但实际上已经有了主和之心。

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惯来都是是非分明,一定要拍板定案,给个明确的说法的。所以历史以来,对于袁崇焕的评价才会争议颇多。但是如果自小编个人看来,评价袁崇焕其人,虽然说的确应当给他定一个性质,但是去其个人也确实需要一个全面的评价。

首先袁崇焕此人,绝对是一等一的将才。否则以努尔哈赤的雄心壮志,也不至于最后遗憾而死,死得推翻明朝,进入中原的志向,一直到清顺治帝时期才最终实现。

努尔哈赤作为后金的开国皇帝,清朝的太祖皇帝,其个人能力无需多说。以十三副铠甲骑兵,最终使得建州女真发扬光大,统一草原,建立后金,成为明朝北方最大之患。在明朝末年,国力衰微,国家大权由奸臣奸宦掌控之际,最终却未能成功入主中原,其中少不了袁崇焕的功劳。

我们看现在的许多电视剧中,努尔哈赤将袁崇焕视为自己最大的祸患,认为正是有此人在,所以使后金骑兵不能踏入中原。到了清太宗皇太极这儿的时候同样如此,皇太极首先想到的仍然是将袁崇焕给除掉。说袁崇焕一人,阻挡了女真铁骑入关,确实有些夸大,但是不能否认,袁崇焕的确颇受努尔哈赤重视,并且将其视为人生大敌。努尔哈赤: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的袁崇焕,确实当得起努尔哈赤的赞叹。

袁崇焕是一个生性倔强的人,这一个性特点有时是优点,有时则成为致命的缺点。孙承宗作为袁崇焕的老师和伯乐,曾经对于袁崇焕此个性颇有告诫。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哪里是那么容易改正的。

毛文龙作为袁崇焕手下大将,为袁崇焕助益良多,可以说袁崇焕获得宁锦大捷,少不了毛文龙在其中出力。但是后来袁崇焕说杀就将人给杀了,并且还丝毫不听周围人的劝告。就连他的恩师孙承恩也是时候得知,此前毫不知情。也就说袁崇焕是狠了心要将毛文龙处死,以至丝毫消息都未泄露。

可是也正是因为毛文龙的事,成为他日后通敌卖国罪名的另一巨大佐证。也正是有毛文龙之死在前,崇祯皇帝才对袁崇焕背主之事生信不疑。

王在晋说: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宁锦之围解,文龙与有力焉。此出于崇焕之自陈,剧称其牵制之功,则文龙何可杀耶?文龙杀而虏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焕之祸,其真自取耳!

世人对于毛文龙之死,同样存在争议。虽然世间对袁崇焕到底是忠臣还是卖国贼,存在极大的争议。但是就小编个人而言,袁崇焕虽然可能确实有主和的心态,但是绝不至于通敌卖国。若真是叛国之人,哪里会真的听从崇祯皇帝调令,就这么回去送死。

当是之时,非无贤才也,袁崇焕以间诛,孙传庭以迫败,卢象升以嫉丧其功。此三人者,皆良将,国之宝也,不得尽其才而枉陷于死,使当日者有一张居正为之相,则间必不行,师出有时,嫉无所施,各尽其才,而明之天下犹可不至于亡。这个说法一点也没有错。如果说袁崇焕此人最大的历史影响,大概就是对于明朝亡国之上。虽然明朝确实有衰亡的迹象,但是在袁崇焕去世之前,清军仍然被他牢牢的堵在关外。而在袁崇焕死后,短短不过几年的时间,就已经覆灭明朝,入主关内了。

另外,袁崇焕之死,还让当时许多已经有些动摇,或者本有动摇投降之人,起了投降的心思。当时许多袁崇焕的部下,看见自己的主帅得了这样的一个结果,其后许多人都选择了降清。不说其他,只说吴三桂此人,当时大开关门,也曾有过这样的心思。所以说,袁崇焕之死,绝不简简单单只是他一人之死。以其一人,已经影响到了一国运势。

关于著名的历史故事【篇2】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被后人称赞。本文将为大家精选介绍几位著名的古代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

1. 孙子

孙武,字长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被后人尊称为“孙子”。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对于战争的策略和原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传,孙子曾经在吴国与越国进行过战斗,而后又接着在秦国和齐国的战争中担任过重要的军事指挥官。在其所写的《孙子兵法》中,孙子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打赢战争的各种战略和战术,并强调了重要的军事原则,如“兵不厌诈”等。这种东方哲学的思考方式对于历代的军事家和智者都产生了启示作用。

2. 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strategist, essayist,同时他还是东汉末年蜀汉的丞相。尽管他在励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非常的辉煌,但是最为人所知的依然是他的军事智慧。诸葛亮的“三顾茅庐”与“空城计”也成为了一段佳话。其中三顾茅庐的故事颇为有趣。曹操袭达川,刘备亡命于此。诸葛亮闻名于世,刘备想请他出山。於蔡夫人之劝下,刘备三度拜访于他的茅庐。最终,诸葛亮同意辅佐刘备,并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建议,为蜀汉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3. 程婴

程婴,字伯林,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位大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深受人们喜爱,堪称文学史上的一份瑰宝。他对诗歌的创作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他曾经说过,“诗是融神、融心、融人的语言,以内心的感受、意象和思考来表达世界。”在唐玄宗时期,程婴曾经出任正四品大夫,后来又任太子中允。他的政绩、诗作对于后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4. 东方朔

东方朔是汉武帝时期中国著名的风流人物,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政治上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并且还创作了大批文学作品,如《任城赋》等。东方朔有一个寓言故事,名为《掩耳盗铃》,其主题即是讽刺那些非常明显的事情被证明不存在时,人们产生的困惑和愚蠢行为。这个故事在现代社会中也被多次引用,成为一种经典的语言表达方式。

以上是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他们的事迹虽然已经发生在很久以前,但是他们生动的故事、深刻的思考方式、受人尊敬的家庭背景,都为人们在今天的人生道路上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在今天,我们应该更加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世界有贡献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著名的历史故事【篇3】

著名天文学张衡介绍:历史秘闻故事

著名天文学张衡介绍

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为我国天文、地震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网络上我们最常见的那张张衡是我国著名画家蒋兆和所做。

张衡画像

蒋兆和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历任国立中央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所画的张衡面容清癯,美髯飘飘,似乎有一阵暖风飘过。虽然张衡已经是千百年前的人物,但经过这样一幅画,我们仿佛与张衡促膝而坐,娓娓而谈。

张衡从小就喜欢观察星星,特别喜欢听北斗七星和月亮的故事,总是缠着奶奶给他讲。他边听奶奶讲故事,边时不时地问奶奶:“天上为什么那么多星星?它们为什么没有掉下来?”

奶奶对于孙子的问题,显得无可奈何,因为奶奶也回答不出来,只能摸着孙子的头说你以后多看书学习就能知道了。这让小张衡产生了自己寻找答案的想法。小张衡急切地想要读书,他希望能在书中发探索浩瀚夜空中无穷的宝藏。

十岁那年,小张衡终于有机会去书馆读书了,他知道读书对他来说非常不容易,因此学习他十分认真努力。

有一天,他看到了一本书,名字叫《鹗冠子》,书中按北斗星定季节的四句话:“斗柄指着东方时是春天;斗柄指着南方时是夏天;斗柄指着西方时是秋天;斗柄指着北方时是冬天。”,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开始思考,它们的运行各有怎样的规律呢?

从此,他常常在夜里观察星空,记录不同节气北斗星的变化,年复一年,他终于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北斗星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一年转一圈。

由于张衡勤奋好学,喜欢读书,对不懂的问题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衡的知识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终于成为了一代伟大的科学家。

张衡发明地动仪的原理是什么

张衡生在东汉时期,据记载当时竟然出现连续20年无年不震,地震灾害十分猖獗。可想当时的朝堂和民众受此影响之大,严重的年份可谓是民不聊生。太史令张衡更是深受其扰,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探究,经过年复一年的努力,于公元132年有所成,成功创造了地动仪。世界其他国家类似地震测量类仪器的发明均是1800年以后的事情了。

地动仪复原图

张衡地动仪全身精铜打造,直径有2。7米,外形神似酒樽,中有都柱。八龙八蟾馀,精准对应。地震发生前或者说地震发生时,总有异于平时的波动,而不同的声波传播的时间不同。张衡地动仪可以先于人类其他感知提前接受到这样的波动,从而触动内悬都柱,引发铜球掉进蟾馀的口中,发出声音引起人们的警觉。

张衡地动仪最著名的检查成效为——监测陇西地震。虽然京师的人们还未感知到,但是张衡地动仪的铜珠已落。仪器测量第一次在自然灾害监测中起到了作用,这一刻不仅是张衡的辉煌,也是全人类的辉煌。从张衡的诗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对这一辉煌时刻的骄傲以及对时事变化的无可奈何。

张衡地动仪因为多种因素并没有实物留存。而史料能够追溯到的相关记载也就200多字,学者们对这200多字进行全方位抽丝剥茧,模拟还原出张衡地动仪。历史虽无法彻底还原,但人类追求科学真相的脚步从不会停止。

天文学家张衡是不是傻蛋

范晔在《后汉书》中用大幅辞藻来赞美张衡,称张衡幼时即擅长作文,后远赴洛阳,深造于太学,习五经,熟六艺。虽然是不世出的旷世奇才,但是毫不骄横,而是从容恬静,淡泊名利。尤其“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雕像

因他“不好交接俗人”,所以不喜与达官贵人来往,被推荐当官也不愿去做,连大将军邓骘以他才能为奇召唤他,他也是“累召不应”。

有人不禁要问,这是不是傻,有官不做,自甘清苦。其实还真的不是,人各有志,张衡为人处世从容又淡泊名利,岂会将高官厚禄放置心中?张衡只是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罢了。张衡是全面复合型人才,机关算数文学艺术样样精通,做一件事,就把一件事情做好。也因此写出了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总共三十二篇惊世之作,制作了候风地动仪、浑天仪等让人叹为观止的发明。

曾经学过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小张衡望着天上的星星看入了迷,是因为他对未知的天空充满着好奇与幻想。他不是傻蛋,只是太过痴迷。也正是应该感谢他的痴迷,才有了后来他在天文学中的巨大成就。无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张衡其认真负责专注的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综上所述,张衡不是傻蛋,那些觉得张衡是“傻蛋”的人们,才是真真正正的“傻蛋”。

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什么

说起张衡,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小学课本上我们就认识了这位东汉时期的大学者。他最让世人瞩目的就是一生拥有许多发明,那么张衡都发明了哪些东西呢?

地动仪像

第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地动仪,众所周知,古代交通通信及其不便,哪里发生了地震,朝廷常常要很久才会知道。而地动仪,这个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地震监测设备无疑是超越时代的伟大发明。哪里发生地震,它能迅速的发现位置,为救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二个是浑天仪。浑天仪模拟天象运转,有铜球,漏壶等机械装置,上有二十四节气,南北极,赤道等标刻,构造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是非常好的观测天象的仪器。

第三个是瑞轮荚。这个简直就是现代的电子日历,用流水作为动力,每天张开一片叶子,一共十五片,月中时又次第合上,如此来回循环,如花开花绽。

第四个是指南车。车内有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车上站一木人,无论车辆驶向何方,木人永远手指南方。

第五个是计里鼓车。《古今注》里有详细记载,车内有木人,行至一定距离可以击鼓提醒。

第六个是独飞木雕。这是利用仿生学的原理,用木雕成鸟的形状,可以展翅飞翔。

最后一个是地形图。张衡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亲自走访各地,实地测绘,创出地形图,一直流传到唐朝。

张衡作为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却有如此之多堪比现代科技的发明,实在让人叹服。

天文学家张衡有哪些资料

张衡作为我国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发明家,天文学家以及文学家,长久以来都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所以关于张衡的具体资料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

张衡画像

张衡,后世尊称为科圣,木圣,生于公元78年。幼年刻苦好学,16岁时即四处求学。到洛阳时,进入了当时学府的最高殿堂太学深造,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读尽了的当世典籍,并遇见了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崔瑗,两人一见如故,互相交流学识,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公元100年,张衡应南阳太守盛邀,出任文书职位。十一年后,张衡受汉安帝之召,进京官拜太史令。这期间张衡构思出了很多被世人所瞩目的伟大发明。最著名的当属地动仪和浑天仪。这两个仪器数构思巧妙,做工精美,千百年来,被人们反复研究,折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张衡在文学方面也有出色成绩,十年磨一剑,著成《二京赋》,文辞优美,意义深远,是汉赋的杰出代表,被人们传唱甚久。公元133年,刚正不阿的张衡遭到众多宦官诽谤,愤而作《思玄赋》,抒发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情操。《思玄赋》寓意高远,超尘脱俗,是张衡的代表作之一。公元139年,张衡辞官,告老还乡,不久之后病逝。张衡走完了自己光辉壮丽的一生。他的一生发明无数,著作无数,在科学界,文学界,天文学界,数学界都做出了永难磨灭的贡献。

张衡是怎么发明地动仪的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的发明花样繁多,不计其数,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地动仪。

地动仪复原图

东汉时期,地震经常发生,轻则房屋坍塌,重则山崩地裂,河水改道,这种天灾给人们造成很大的损失。张衡身为太史令,多次亲历地震,深知人们疾苦,于是经过多次研究,反复验证,最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地动仪全称候风地动仪,呈鼓状,上面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面铸有一条惟妙惟肖的龙,龙头朝下,口含铜珠。龙头相对应的下面有八个蟾蜍,张着大嘴,昂头向上。地动仪内有一根铜质柱子,柱子上有机关与龙相连。某个地方发生地震,震动地动仪内铜柱,铜珠带动机关,龙口就会吐下铜珠。

公元134年的12月,突然地动仪微微震动,一条龙啪地吐下一颗龙珠。而此时在洛阳的人们丝毫未感到地震,于是纷纷开始质疑地动仪。人们对张衡产生了不信任,认为这只是个玩具,还有人认为张衡是无中生有,恶意造谣。一时间流言四起,而张衡并没有急于辩解,只是静观其变。果不其然,几天后,甘肃陇西有人快马加鞭来送信,称几天前那里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地震。质疑瞬间烟消云散,地动仪自此开始扬名天下。

当然,地动仪作为一项一千多年前的发明,只能记录地震的大致方位。并不能预测地震,也无法监测地震等级。但是它依然值得我们骄傲,我们的先人曾经是那么智慧,那么敢于实践,这值得我们如今的每个人学习。

关于著名的历史故事【篇4】

历史故事:赤壁之战历史资料,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挥鞭南征

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立即开始为南征做好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军事上:建造了玄武池训练水军,派遣张辽、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同时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上表天子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将军,继续代替马腾统领部队,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作为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政治上:罢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捏造罪名杀了多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政敌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威。

七月,曹操采用其首席战略顾问尚书令、侍中荀彧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的策略,自己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向宛城、叶县进发。另遣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曹洪等诸将从东面的小路发动奇袭。八月,荆州牧刘表病死,其次子刘琮继位。九月,曹军先锋曹洪陆续在舞阴、博望等地大破荆州军,曹军先头部队已经进至新野。另外曹操在攻下章陵郡后,又命赵俨以章陵太守兼都督护军,总领张辽、于禁、张合、朱灵、李典、冯楷、路招七路人马,驻扎于章陵郡,作为后备从东面策应支援。刘琮惊慌失措,于是接受了蒯越与傅巽等劝说,没有通知屯兵于樊城前线一直在准备抵御曹军的时投荆州的左将军刘备,偷偷地纳表投降曹操。刘备直至曹操大军已经到达宛城的附近时才意识到刘琮已向曹操投降,于是派人询问刘琮,这时刘琮才派宋忠告知刘备,刘备既惊骇又气愤,为避免陷入孤立,只好立即弃樊南逃。

在渡河至襄阳时,谋士诸葛亮曾劝刘备夺取襄阳,但刘备不愿意,继续南走,另派部将关羽率水军从水路前进。然而,刘琮左右及荆州士民很多都投归刘备,随刘备逃走,结果使刘备军队的速度大大减慢,只能日行十多里。当时江陵(南郡治所)贮有大量粮草、兵器等,有人劝刘备留下民众,先攻占江陵,但刘备不愿意。曹操听到了刘备南走的消息,深怕他得到江陵军实,于是放弃辎重,轻装前进至襄阳,然后委任乐进守襄阳、徐晃另屯樊城,亲自与曹纯以及荆州降将文聘等率虎豹精骑五千追击刘备。据《汉晋春秋》记载,刘琮麾下王威曾劝刘琮趁曹操来受降没有防备之际,以奇兵掳获曹操,乘势夺得中原,可是刘琮不采纳。

饮马江汉

曹军虎豹骑以日行300里的速度在长坂追上了刘备,当时刘备虽有十多万众,辎重数千,但能作战的士兵很少。刘备于是抛下妻儿,与张飞、赵云、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曹军夺得刘备军马、辎重不计其数,甚至掳获刘备的两个妻子。由于甘夫人与尚且年幼的刘禅未能及时逃走,赵云于是重新杀回把他们救出。与此同时,刘备命令张飞率领二十骑负责断后,张飞先拆去桥梁,在河边横矛立马说: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曹军无人敢近,刘备得以逃生,而曹操亦没有继续追击刘备,而是赶往江陵。

此前,盘踞江东的吴侯、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孙权势力不断壮大。建安十三年春,孙权击败守卫江夏的刘表部将黄祖,占领了江夏数县,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伺机吞并荆襄;听闻曹操南下后,孙权接受鲁肃的建议以为刘表吊丧为名派遣鲁肃前往荆州,而实际上是去探听刘备等人的意向及消息。鲁肃到达南郡时,刘琮投降、刘备南逃的消息传来。鲁肃于是北走,在当阳长阪与刘备会面,随即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刘备听从,转向东行,与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又遇到前来增援的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遂一起退至长江东岸的夏口。

曹操占领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大力宣传荆州服从之功,荆人因此被封侯者就有十五位,任用荆州名士韩嵩、蒯越、邓羲等人,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蔡瑁为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而益州牧刘璋在曹操征荆州之初,就已经派遣属下阴溥向曹操致敬。曹操为了安抚刘璋,加刘璋为振威将军。不久后又派别驾从事张肃遣兵运送军用物资交给曹操,表示愿意接受征役。张肃被征辟为丞相府椽,拜广汉太守。曹操占领荆州后,刘璋再次派别驾从事张松来觐见曹操,但此时曹操已志得意满,对刘璋不停地来讨便宜也深感厌烦,便不加理睬。主簿杨修劝曹操也征辟张松为僚属,曹操不答应。张松因此心怀怨恨,为后来劝刘璋与刘备结交埋下伏笔。

曹操以投降过来的荆州水军作水战主力,准备东征,有说目标仍是刘备,亦有指为顺势侵吞江东的孙权。贾诩劝说曹操宜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不赞同他的意见,南朝史学家裴松之也认为贾诩这么说未合当时之宜。

关于著名的历史故事【篇5】

1、陶潜得酒

民俗的起源是多重的,为何重阳节要登高,另说,这与古时农人的“小秋收”风俗有关。重阳时节,秋收已完,农事空闲,此时,正值山野果实、药材成熟,所以农民纷纷上山采撷,称为“小秋收”。相沿历久,与重阳登临强身风俗合流,产生重阳登高的习惯。

重阳是秋菊绽放、清新宜人的节日,诗、酒、菊历来是重阳故事中最重要的要素。重阳的传说故事很多,著名的如盂嘉落帽和白衣送酒等。

2、陶渊明与菊花

陶渊明迷上了菊花,在东园辟了个花圃,专门用来栽培菊花。凡经过渊明亲手莳弄过的菊花,株株壮健,枝枝挺拨,花色艳丽,更奇妙的是一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长,秋季开花,而渊明的菊圃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开,一茬接着一茬,可以说是常盛不衰,四季如秋。每当秋风一起,东园中的菊花竞相开放,花朵黄白相间,青红错杂,引得满园蜂蝶纷飞。一些倾慕者又给渊明加了一个雅号,尊称他为“菊仙”,也有人暗地里称他为“菊痴”。

大诗人陶渊明酷爱菊花,菊花是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的花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的乱世,不满当时的政治倾轧和官吏的腐败,也有高洁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柴桑隐居,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为人传颂。陶渊明喜欢喝酒,可是因为家贫,时常缺酒。那年重阳,陶渊明在篱边赏菊,却没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为遣。然而菊花毕竟不能代酒,陶渊明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忽然远处来了一个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差人,特地送酒来给陶渊明的。陶渊明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菊花开怀畅饮,尽醉方休。

3、陶渊明的家世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在东晋初年,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忠心为国,曾在平定杜韬和苏峻的叛乱中,立下了盖世功勋,被朝廷任为太尉之职,封为长沙郡公。渊明的祖父陶茂字梅九,是陶侃的第七子,由于不满兄弟相争,早年就愤而辞去了武昌太守之职,回到寻阳柴桑旧宅隐居,陶渊明之父陶敏是陶茂的第二个儿子,从小聪明伶俐,好学上进,为陶茂所钟爱,陶渊明的母亲孟氏是当时的大名士孟嘉之女,婚后一年,即在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六月,产下一子,取名渊明,字元亮。渊明从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而且性格沉稳,遇事不慌,双亲视为掌上明珠,亲自对他加以指导,在八、九岁时,就已能诵读诗书,通晓《论语》。晋废帝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渊明6岁时,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他和妹妹就跟随父母来到桓温征西府驻地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后来又迁往父亲所任的安成(今江西安福)太守任上,读书习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孝武帝太元六年(公元367年),渊明十二岁时,父亲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父亲过世后,母亲孟氏即带着渊明兄妹二人,扶丧回到了寻阳柴桑,靠仅有的一二百亩田租维持家庭生计。陶渊明在少年时代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强不息,终于建立功勋,成为国家栋梁的事例来勉励自己,暗自发奋,努力学习。每日清晨,鸡鸣即起,习武练剑,晚上则常常秉烛夜读,直到夜半之时。到了十七八岁,已是文韬武略,多所通晓。

4、彭泽挂印

彭泽是个在藉人口只有2万多人的小县,这里水网稠密,沼泽湖泊星罗棋布,气温冷热适中,土地肥沃,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物产丰富,各种资源繁多,人民的生活也较为安定。陶渊明来到彭泽任职,开始心里是很满意的,因为这里离家不远,只要从彭泽乘船,仅二天时间就可抵达上京里附近的内河渡口;按照当时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县令可以拥有三百亩公田收支的支配权,收入也归县令所有,足以维持家里生活。同时,凭他的才能,治理一个小小彭泽县,他也是踌躇满志,信心十足的。他憧憬自己到了彭泽县,一定要体恤民情,爱护人民,尽自己的所能,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当时彭泽县,自从孝武帝太元年间起,由于实行了每个成年男丁收租米五石的口税制以后,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一般农民的负担大大增加,农民们不愿意更多的拥有土地。一些荒芜的山林沼泽地也无人愿意开垦,甚至有的农户还将一些贫瘠的土地丢弃,抛荒不种。二是隐匿人口情况严重,出现了在藉人口远远少于实际人口的怪现象,导致了政府税收减少,官府负担转嫁到了普通农民身上。面临这种情况,陶渊明上任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户口。

清查户口在彭泽县已有十几年没有开展过了,原因是前几任的地方官员,有的不深入民间探访民情,对其中内情不甚了解,故而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有的是看出了问题,也抓了,但由于种种干扰而中途夭折。其主要干扰者有两种人,一是财大气粗的大地主,因为有钱,就用钱贿赂清查的衙役,帮他们隐瞒人口;二是当地的土豪劣绅,或与执法人员胡搅蛮缠,使其无法清查,或利用家族中有人在洲衙做官,以势压人,使清查人员不敢进行正常工作,只是象征性的登记完事。例如城北的何泰,有良田数百顷,家中成年奴仆有几百人。因为何泰的弟弟何隆长期担任寻阳郡的郡丞,是太守的副职,所以历任县令都对何家格外优待,只登记在藉男丁20名,与实际数字悬殊很大。所以其它大地主也效而仿之,清查人口工作只能半途而废。而陶渊明在这次清查人口工作中,却是“擒贼先擒王”,敢啃硬骨头,第一下子就从何家开刀,他通过突然拜会何泰,带领衙役进何府,当场责成何泰管家拿出花名册,逐一核对,共查出何泰家隐瞒成年男丁200余名,一举震动了全县,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清查出被财主豪绅隐瞒的成年男丁3000多名。初战告捷之后,他又布告周知各地,宣布从次年开始,每个成年男丁所缴纳的税米由原来的五石减少为三石,县民齐声欢呼,纷纷赞扬新县令的英明和爱民如子的美德。

而陶渊明就因为这次清查户口,得罪了寻阳郡丞何隆。何隆为出胸中一口恶气,便设计利用督邮刘云的手去惩戒一下陶渊明,督邮是郡中的属官,负责具体监察和考核郡中所属各县官员的政绩,对各县官员的升降任免有着直接的影响。寻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冬夏二季,他都要巡视各县,称作行部,而每次行部,都是满载而归。刘云受何隆之命,依计来到彭泽,他事先没有行文通知,而是突然闯进县衙,以便给陶渊明一个措手不及。恰在这时,陶渊明正和几个幕僚喝酒闲聊,听说何云驾到,立即撤席出迎,不料刘云却怒气冲冲,不仅不还礼,还喝斥道:“本官行部来到贵县,你等衣冠不整,形态懒散,是何道理?目前国家正是多事之秋,你等不思国恩,励精图治,为民造福,反而白日聚众豪饮,不理政事,朝庭要你等滥官污吏何用?”说罢扬长而去,给了陶渊明一个下马威。刘云走后,渊明问众“督邮今日发怒,不知究竟为了何事?”一幕僚答:“督邮一向贪婪,照卑职看来,他不过是借题发挥,索要贿赂罢了”。渊明听后愤然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索要贿赂,他是找错人了”。

恰在这天的晚上,武昌来人报丧。陶渊明的妹妹不幸突发疾病去世,渊明心中顿时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悲哀。他回想白天所发生的一切,以及官场尔虞我诈的黑暗现状,又进而联想多年以来自己所追求的归隐田园的愿望始终未能真正实现,不由得使他最终下定了退出官场、归隐田园的决心,遂即吩咐陶兴到城外找来船只,自己收拾了一下行李,又独自一人踏进了县衙大门,望着“明镜高悬”的金匾,冷笑了几声,接着将大印放在案桌上,大步走出了县衙,向着江边码头走去,乘着溶溶月色,与陶兴乘船回到了上京里。

5、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做过东晋朝廷的大官,祖父也当过太守。可是,他自己从小就不喜欢官场上的习气,而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书上。

陶渊明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自己住的房子前边栽了五棵柳树。他经常在柳荫下读书,读到高兴的地方,连饭也忘了吃。遇到使人忧愁的事,他就借酒浇愁。家里穷,没钱买酒,那也不要紧,自有好友相送。于是,只管痛痛快快地喝,喝醉了,睡一觉,醒来,散散步,围着院子转圈儿。他的`院子是什么样的啊?残墙断壁,处处长满了野草,绿生生的一片,草地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微风习习,掀起了他那破旧的衣衫。肚子饿了,看看碗,碗是空的;看看锅,锅里面也是空的。虽然庄院残破,并且经常挨饿,可他的心情是愉快的。

陶渊明博览群书,什么诸子百家,什么诗词歌赋,他尽情浏览,百读不厌。

所以,他的思想十分开阔,见解也高明。周围人都佩服他。

关于著名的历史故事【篇6】

关于著名的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人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手,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勇气,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些伟大的人物都有着自己引人入胜和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一、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著名的科学家和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和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原子能时代。居里夫人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成为了杰出的科学家。

她和丈夫皮埃尔一起研究了镭元素,发现了放射性物质,并创造了现代原子物理学。为了研究,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健康威胁,但她依然坚定不移地追寻科学真理。在她死后,因为长期暴露在辐射下,所有与镭元素相关的物品都被埋葬在她的墓地下面。

二、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理论著作对整个现代物理学做出了重要影响。他在相对论、量子理论、质能方程等方面的突破,使他成为了科学界的传奇人物之一。

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中非常有耐心,不轻易放弃。他通过耐心和勤奋,楼课了长年累月的努力,最终创造了相对论理论,对人类的科学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对人类的思想进程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孔子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了很多有关人类道德和文化的思考,形成了孔子学说,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和代表。

孔子通过自己的学问和实践,摸索出了特有的“仁、礼、义、智”思想。他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人们在生活中要待人以诚,做人做事要有道德,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很多人。

四、牛顿

牛顿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之一。

牛顿天赋异禀,年少时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华。他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被广泛运用于物理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他的成就以及他的理论方法对于现代物理学和工程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五、达·芬奇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多才多艺的人之一,他既是画家,也是发明家,是人类历史上最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之一。他创作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世界著名的艺术品。

达·芬奇在不同领域的天才和创新思维,对于他的成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运用人类的智慧,挑战各个领域创造的极限,使他成为了一个真正杰出的人物。

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都充满了勇气、智慧、刻苦和热情。他们将自己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意志力用于了改变人类命运的事业,成为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者。这些故事的传承和发扬,将给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带来极大的启示和帮助。

关于著名的历史故事【篇7】

1. 鸿门宴

中国历史中最有名的宴席莫过于鸿门宴了。秦末暴政,当时叛兵四起,天下大乱,刘邦和项羽双雄争霸,项羽因刘邦先入了咸阳而极为不悦,欲除掉刘邦,便设下此酒宴,表面上美酒佳肴,实际上暗藏杀机,整场宴会也是扣人心弦。

2.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想必很多人也听说过,主要是北宋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一直担心手握重兵的部下效仿他当年的作为,通过宴会的方式威逼利诱,让将领交出兵权,被视为宽和典范,是十大有趣的中国历史事件之一。后来“杯酒释兵权”演变为一个成语,引申为轻而易举解除将领兵权。

3. 渑池之会

中国著名宴席中战国时期的渑池之会也是有名的历史典故,渑池之会主要讲的是秦王想和赵王交好,但是赵王却害怕秦王,后蔺相如同行,秦王想让赵王出丑,但是都被蔺相如“反击”,一直到宴会结束秦王都没有占上风。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

4. 煮酒论英雄

煮酒论英雄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宴席之一,它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曹操以酒宴的.方式,想要试探刘备是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但是最后被刘备巧言瞒过的故事。

5. 文会宴

文会宴顾名思义,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和相互交流的一种宴会,这种宴会主要就是以文会友,气氛非常的好,各地的学士聚居在一起,把酒言欢,非常自由。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都是在文会宴上创作出来的,著名的《兰亭集序》也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文会上写的,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记述了他任滁州太守时约朋友在琅琊山亭饮宴的欢乐情景。

6. 福禄宴

福禄宴是各大中国名宴中最让感到胆战心惊的,它是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的起义军,在一口“千人锅”中和梅花鹿一起烹杀,作为上千士兵的晚餐,想想还是令人毛骨悚然。“福禄宴”毕,李自成命手下搬运福王府中金银财宝以及粮食,成了李自成的军队在此之后几年的军费的来源。

7. 千叟宴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千叟宴,它是始于康熙年间的,在乾隆时期盛行,这样的皇家盛宴在清朝举办了好几次,主要就是宴请天下的老人,宴会的场面非常大,彰显皇恩浩荡。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8. 摘缨会

摘缨会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宴席之一,主要讲的是在平定一次战乱后,楚庄王在宴会上论功行赏,还让自己的爱姬许姬敬酒,忽然灯吹灭了,一位小将戏弄许姬,许姬将他的盔缨扯断,要楚庄王治罪,但是楚庄王没有,反倒是让大家摘下帽子饮酒,没有破坏气氛,后来这个将领也救驾报德。

9. 慈禧六十大寿宴

晚清时期的慈禧六十大寿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慈禧太后在吃这方面是非常讲究的,其六十大寿规模非常的大,请几个月就开始准备,光寿宴用的瓷器碗碟等就有两万多件,一场宴会用了白银一千万两。

10. 新亭会

在历史中新亭不仅只是一次著名的宴席,更是次具有重大转折性的的历史事件。西晋末年,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北方的很多领土落入了胡人的手中,为了让将士们团结起来,举办了这次新亭会,打消了将士们萎靡的心态,很快的建立了政权,非常有意义。

关于著名的历史故事【篇8】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故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提及几位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

1. 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以及世界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曾经说过:“教学相长”,意思是说只有学生和老师互相学习才能得到真正的教育。

孔子一生践行这个理念,不断地传授自己的独特思想和教育方法。他在《论语》中留下了许多的名言警句,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说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谦虚,不断地向别人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被后人称为“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建了中国的第一个集中制国家,把中国的各个部落统一到了一起。同时,他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军事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最著名的事迹之一就是修建了“万里长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壮观的建筑之一。同时,他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文化统一政策,例如制定了同一种文字和度量衡标准,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统一性和文化一致性。

3. 李世民

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他在其父亲李淵帮助下,在武则天掌权之后迎来了唐朝的真正的繁荣时期。

李世民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使唐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文化和军事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他还推行了许多慈善和公益事业,关注人民生活和教育,这些都深得民心。

4. 程婴

程婴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儒学大师,他的故事令人钦佩。当时南北朝时期政治乱世,社会处于动荡之中。程婴通过自己的笔墨和思想引领着全国的儒士思想风范,因为他的教育方法以及他的道德标准,程婴得到了很多人的慕名前来研究。

程婴深受皇帝和百姓的尊敬,他的思想和学问传遍了中国南北。他创立的“程门立雪”门规,被传颂至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习以为常的礼仪方式之一。

5. 楚庄王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楚庄王的治国方略和战斗策略都非常高明,他的军事才华和勇气被后人誉为“虞舜之后,未有其人,而楚庄王肩吾天下”。

楚庄王在位期间,把楚国建设成为了一个强大和繁荣的国家,风光一时。他推行的一系列政治、农业和科技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楚国的发展和进步。

以上就是几位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他们各自都是中国历史中的传奇,对中国以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关于著名的历史故事【篇9】

历史故事:晚清著名大太监李莲英 曾为人洗脚

李莲英(1848年--1911年),他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人,祖籍山东齐河。李莲英是晚清著名的大太监,名声颇为不佳。但历史上给他的罪名也着实夸张了。作为皇室奴仆来说,其实他算得上一个称职、厚道的人。

1886年,当北洋海军的建设初具规模的时候,李鸿章奏请朝廷派员前来检视阅兵,当时慈禧太后拟派的是醇亲王,但醇亲王是光绪的生父,他生怕慈禧太后猜忌他擅权,于是便主动要求让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李莲英陪同前去,以表示自己没有二心。

慈禧太后也想趁着这个机会让李莲英出去见见世面,风光一下,于是醇亲王便作为朝廷的正使、李莲英作为副使,前去视察北洋海军。这太监作为朝廷钦差大臣外出视察,在其他朝代并不奇怪,但在清代历史上则是第一次。李莲英非常低调,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李莲英出发前还特别把慈禧太后破格赏赐给他的二品顶戴换成四品顶戴(按理太监最高只能获得四品顶戴),然后规规矩矩的跟在醇亲王后出发了。

一路上,李莲英丝毫没有钦差大臣的架子,而是一直跟在醇亲王的后面,好生伺候,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李莲英是专门派来伺候醇亲王的。就连晚上醇亲王洗脚,都是李莲英亲自给打热水,还说自己以前没机会伺候王爷,这次一定要尽点孝心,一下把醇亲王感动得连连拱手,回去后自然在慈禧太后的面前极力称赞李莲英的忠诚可嘉。

检阅的时候,按理李莲英也是检阅人员之一,但李莲英刻意和醇亲王、李鸿章保持距离,他拿者醇亲王的大烟袋,退后半步,低眉敛目,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给醇亲王站班伺候的。

关于著名的历史故事【篇10】

明朝隆庆年间,方员外郎张怀然负责山海关的防御工作,由于他采取严厉措施,致使后金间谍无法乘虚而入,于是后金国就派盗匪出身的马平兄弟前去刺杀张怀然。

临行前,后金国对马平兄弟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又根据张怀然学识渊博,对理学有独到见解,时常有人前去求教,他总是热情相待的习性,请来好几个读书人教马平兄弟学读书人说话、走路、做事。直到外人无法看出破绽,这才命他们行动。

计划的第一步,马平乔装进入张府刺探,见机行事。马平人长得文文弱弱,刻意一装扮,真还有几分书生气质。他身背行囊,出现在张府门外。

马平到张府门前递过名帖,说自己闻听张大人对理学有独到见解,便特来拜访求教。下人拿着名帖进去了。马平站在门外等候,他不时地东张西望,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人,就在这时,他感觉裤脚被轻轻扯了一下,一低头,居然是个肮脏的讨饭婆子。还没等她开口乞讨,马平就一脚踢过去,把她往远处轰:“离我远点!”讨饭婆子趴在地上“哎哟”直叫。

“你怎么没有同情心?竟对一个乞丐动粗!”耳边传来一声有力的呵斥。马平身子一震,看到一位白衣中年人站在台阶之上,袖管被风吹动,下半截像是空的。他心里盘算道,这该是张怀然的护卫安鹤飞先生了吧。据打听,这人乃是弃婴,双臂残疾,被安农田养大,腿脚功夫极好。中年人让门人去拿些食物送给讨饭婆子,这才转脸看马平。

“哦,我是急着见张先生……”马平赶忙结结巴巴地辩解。中年人默默地打量他一下,带他进府。路上,马平恳求中年人不要把刚才的事情告诉张先生,以免影响张先生对自己的印象。中年人思索片刻答应了他。

中年人把他带到客厅,让他稍微歇息一下,说张先生正在处理事情,稍后就到。马平坐下,因天气炎热,他打开扇子扇起来,借着扇子的掩护,他偷偷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听到脚步声响,他收起折扇。  

关于著名的历史故事【篇11】

中国的历史悠久,孕育出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出了不同的人生故事,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几位著名的历史人物的故事。

一、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被誉为“至圣先师”。孔子的人生故事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他的学说——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数千年的主流文化。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山东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在早年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才智,成为了鲁国的官员。然而,他的政治理念与时代背道而驰,于是他开始游历四方,不断学习和探索更深的哲学思想。

在他的学问旅途中,他在周围广泛的人中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学生,教授了他们各种学问、礼仪和道德。其中最著名的是《论语》,这是一部被后人广为传颂的文学名著,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被誉为中国的国学经典。

孔子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化,甚至影响着整个亚洲文化。他被誉为一个哲学巨匠,他的人生故事激励了众多的年轻人追求真理和美好。

二、韩信

韩信(公元前256年-196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曾为刘邦效力,被誉为“鸟中之凤凰,兽中之独虎”。

韩信出身低微,居家贫穷。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军事天赋。他在战争中经常以少胜多,以智胜力,成为了一位十分杰出的将领。在他为刘邦效力的时候,帮助刘邦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战役,进而成功掌握了整个中国的政权。

然而,由于他拥有过强的权利和智慧,在刘邦身边的实力逐渐壮大后,韩信的权位开始受到他的同僚的威胁。最终,他不得不在刘邦的迫击下投降,弃军逃走。

韩信的人生故事给了后人很多启示。他的智慧和才干被誉为古代中国三大谋士之一,他的勇气和决心也是难得一见的,被后人尊为英雄。

三、李白

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人生故事也是无数读者向往的。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出生在陕西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极高的诗歌才华和文学天赋。他的诗文精神奔放,充满了自由和奔放气息,其作品让后人流连忘返。

李白的人生故事极其丰富多彩,他穷昌而泥沙,行迹遍布整个唐朝境内,并在其旅途中拜访了很多古代著名文化人士。他的诗歌风格深受当时的士大夫和贵族群体欢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李白的人生故事激励了无数的青年,他的诗歌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学乃至于全球文学类的珍品之一。

总之,所谓人生故事无论是哪一位历史人物都值得所有的人们认真品味和反思。古代智者,武人英豪,文人诗人等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透过他们的奋斗生涯,书写并传承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关于著名的历史故事【篇12】

中国古代拥有众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和故事早已传遍海内外。这些人物大多都有着卓越的才华和惊人的勇气,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孔子是中国汉族文化中最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他被誉为"大成圣人"。孔子的思想影响了多种方面的中国文化,特别是宗教、政治、教育和道德方面。他的"仁"、"义"、"礼"、"智"和"信"等思想,引导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是秦始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他的建国思想是"法家"思想,强调人治、法治和权威,厉行重法,推行"杀罪二十、赏德二十"的政策,使得中国的政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他还开创了长城和阿房宫等不朽的文化遗产,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还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勤政爱民,推行"贤能拔用"、"开元盛世"等一系列改革和政策,使得唐朝得以繁盛,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巅峰时期之一。他还注重姑息家风,提倡"文治和礼仪",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除了以上提到的人物,还有类似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他们的作品精美绝伦,广为流传;还有武则天等女子,她们突破传统,用自己的智慧、才干和勇气,赢得了众多人的钦佩。

总之,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和事迹早已深入人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艺术、历史、政治和社会等许多不同领域。这些人物的故事总体上都能够唤起人们对于勇气、智慧、努力、正义和爱心等美好品质的追求,成为后人向他们致敬的原因之一。

本文来源://www.jwz75.com/j/167.html